报告人:Tatia Lee

整理人:张丽、沈波

审核人:周晓林

 

 

20171121日下午,来自香港大学心理学系的Tatia Lee教授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周晓林教授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于王克桢楼1113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题为“The neurobiological basis of affective processing”的学术报告。Lee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神经心理学和社会认知情感神经科学。她对前额叶脑区的高级认知神经基础进行研究探索,并且随着对神经可塑性的进一步认识,也在为创建提升脑健康的干预措施而努力。在本次讲座中,Lee教授介绍了有关人的情感加工相关的神经基础和生理学基础。大脑中不同区域的激活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和情绪,脑区间的协调工作促使了复杂情感的产生,并在高级的大脑皮层进行情绪的调节。同时,教授也介绍了情感的分子生物基础。

 

 

1.情绪的识别:脑的三位一体理论

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脑的三位一体理论,这是人类进化不同阶段的产物。首先,是古爬行动物脑(纹状体和基底神经节)。这是原始情绪的所在,比如恐惧和冲动;它也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技能,如呼吸与心跳。其次,是古哺乳动物脑,包含许多Papez环路中的脑区,如丘脑、下丘脑、海马和扣带皮层。这是产生社会情绪的温床,也帮助人们判断事物的基本价值和特别之处,还有助于感知不确定性因素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最后是新哺乳动物脑,也就是新皮质,包含大部分神经皮质,具有高级认知功能,能够进行自上而下的控制。

 

2.情感加工相关的神经基础

人们在进行情感加工时,会有很多相关脑区的激活,对应不同的功能与协调。杏仁核脑区,会在条件性恐惧和记忆巩固时响应活跃;前额叶皮层,会在奖励加工过程、刺激的情绪价值和激励价值学习时有显著的激活,也参与到情绪的自上而下的调节过程当中;前扣带皮层可以对内脏觉、注意和情绪信息进行整合,这对情感和其他形式的自上而下的控制都非常关键;脑岛,对多模态感觉加工有重要的作用,也参与认知-情绪加工过程,如共情和元认知情绪感觉。情感加工是复杂的过程,各个情感加工相关脑区或独立运行,或相互联结形成网络,协调输出情感加工结果。

 

3.情感的调节

评价理论认为人的情感产生于对事件的评价,即便在没有生理唤醒时也能通过对环境和事件的解释和评价使人处于某种情绪状态。Phillips et al. (2003) 指出人的情绪在识别特定刺激的情感因素和产生对特定情绪状态的反应两个阶段之外,还有第三个情绪调节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加工相对自动化,涉及脑的腹侧系统,包括杏仁核、脑岛、腹侧纹状体以及腹侧前扣带和腹侧前额叶;而背侧系统,包括海马、背侧前扣带和背侧前额叶,主要参与第三个阶段。Lee教授研究组2009年发表的工作用fMRI研究被试在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调节中的脑活动,发现左外侧前额叶(BA8/9)同时参与了正负情绪的调节,而左侧眶额叶、额上回和前扣带特意地负责负性情绪的调节,前额叶部分子区和左侧脑岛与正性情绪的调节相关联。

 

4.情感的分子生物基础

Lee教授强调了Candace B. Pert等在情感的分子生物基础中所做的工作。Pert的研究中认为神经肽及其受体构成了一个联通身体和脑的网络,并且可能是情绪的生理基础。Pert揭示了鸦片肽及其受体在情感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Lee教授从情感的识别和调节、神经基础,以及情感的分子生物基础等多方面,结合系统性的研究历史背景和其工作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向听众阐述了人类情感加工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