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学术交流会在吕志和338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于翔教授分享了其团队近期在感觉皮层跨脑区可塑性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同与会PI进行交流讨论。

  大脑的正常认知功能依赖于其复杂而精细的神经网络。来自环境的刺激对大脑中神经元的生长、突触的形成,以及神经环路的建立非常重要。发育早期的大脑皮层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且发育早期皮层神经环路连接的异常会导致孤独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解析调控幼年大脑发育的可塑性的机制对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有重要意义。
  首先,于翔教授详细介绍了感觉经验依赖的大脑皮层可塑性,幼年大脑突触和神经环路的形成依赖于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神经电活动的变化,表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是调控发育早期大脑可塑性的重要元素。进一步详细描述了感觉皮层发育早期跨脑区可塑性的现象,并对其发育特征和关键调控分子进行了探究。此外,鉴于孤独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伴有感觉输入异常等症状,于翔教授还介绍了未来将上述可塑性机制用于孤独症干预治疗的可行性。


    交流会上,与会PI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后续实验提出了深刻且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学术交流会定期举行,旨在促进研究所各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跨学科研究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