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大学
|
English Version
研究所概况
新闻中心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
›
新闻 & 讲座
更多
李毓龙课题组工作入选Best of Neuron 2021-2022
更多
研究所两位PI参与组织2022年北大医学孤独症研讨会
更多
陆林、陈良怡参加第二届“怀柔论坛”
更多
易莉研究员在PI交流会上作题为“唤醒如何影响孤独症的社会信息加工”的报告
更多
2022.11.10讲座:大脑启动防御反应的神经基础
更多
2022.10.26讲座:Kilohertz two-phot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in vivo
更多
2022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
更多
2022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孤独症谱系障碍分论坛
更多
研究进展
更多
陈良怡实验室在《Advanced Photonics Nexus》发表题为“Hybri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model with the deep learning that improves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的论文,提出一种混合重建方法(TDV-SIM),能够在抑制伪影的同时保持分辨率。在处理不同细胞结构的图像时,TDV-SIM较单纯的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保留真实信号,同时比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去除伪影。
2023-01-19 更多
李毓龙实验室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genetically encoded sensor measures temporal oxytocin release from different neuronal compartment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型可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GRABOT1.0及其在活体动物中的应用;结合新的工具,该文深入探究了催产素释放的分子机制。
2023-01-03 更多
高家红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connectomics with the Chinese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的中国人脑连接组计划研究成果及其大数据资源的相关工作。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中国人脑影像开放资源,并揭示了中西方脑结构与功能组织信息在大尺度水平的系统性差异。
2022-12-20 更多
韩世辉课题组在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ttitudes and Social Cognition》,发表题为“Priority of racial and gender categorization of faces: A social task demand framework”的研究论文,提出并验证面孔社会属性神经编码的社会任务调控理论,实验发现揭示了社会任务需求对面孔种族和性别属性神经编码时序的调控作用和机制。
2022-12-09 更多
默认信念在社会决策中的作用:韩世辉教授在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提出认知科学新概念和问题。三个层次的信念概念,包括“默认信念”、“文化信念”和“个体信念”。不同层次的信念在广泛性、内隐性、和确定性三个方面不同。
2022-12-09 更多
罗欢课题组题在《Cerebral Cortex》发表题为“Reactivating ordinal position information from auditory sequence memory in human bra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从人脑中读取听觉序列工作记忆的新手段,并揭示了序列结构信息在记忆中的“稳定-动态“表征特性。
2022-12-06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相关链接
McGovern Institutes 相关链接
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链接
其他链接
北大脑科学公众号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第六医院
MIT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
Tips
您好,本网站不再支持IE6、IE7和IE8浏览器。
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请您升级您的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
、
Google Chrome
或
Firefox
。
如果您使用的是IE9或者之后的版本,请
单击此处关闭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