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遭遇重大灾难性事件(如痛失至亲、地震、车祸等)后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无助感,可以引起焦虑、抑郁、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发生,进而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此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危害极大。目前,临床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相关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使患者不断地暴露于痛苦的记忆,使其慢慢适应直至脱敏,但是这个过程会加剧患者的心理创伤,很可能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加重。
陆林课题组发现在睡眠中消除痛苦记忆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监测受试者睡眠时相的同时,对其痛苦记忆的巩固过程进行干预,即在特定的睡眠状态(慢波睡眠)下进行伤害性记忆相关线索的暴露,可以显著降低受试者清醒后的恐惧反应,从而消除痛苦的记忆,整个操作过程并不影响受试者的睡眠结构与质量。该研究突破了传统治疗手段的瓶颈,使得无创伤、无痛苦的操作方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成为可能。美国Sleep《睡眠》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国际上睡眠医学领域专家的高度肯定,德国图宾根大学的Jan Born教授在同期杂志上发表了专题评论,认为该研究“在睡眠中消除恐惧和痛苦记忆就如同在麻醉状态下切除肿瘤,这种无意识、无痛苦的治疗方式是令人兴奋且具有吸引力的,为源于病理性记忆的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He J, Sun HQ, Li SX, Zhang WH, Shi J, Ai SZ, Li Y, Li XJ, Tang XD, Lu L (2014). Effect of conditioned stimulus exposure during slow wave sleep on fear memory extinction in humans. Sleep . 38(3):423–431. doi: 10.5665/sleep.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