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说话人存在的“鸡尾酒会”听觉(信息掩蔽)环境下识别目标言语的能力下降。在这种回声环境中,由于优先效应原理,言语信号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可以形成主观空间分离,听者可以利用此空间分离的线索对抗信息掩蔽、提高对目标言语的识别。以往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听觉感觉门控的异常,但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掩蔽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的神经基础,也不清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能够利用主观空间分离来去信息掩蔽,以及其神经机制。

研究利用心理声学和功能核磁共振方法,在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16名与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中,探讨了主观空间分离和主观空间融合条件下被试在信息掩蔽环境下对目标言语的识别。结果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主观空间分离和主观空间融合条件下其目标言语识别成绩都比正常对照差。正常对照中,言语识别的成绩与顶上小叶的激活强度相关,而患者顶上小叶的活动显著下降。正常对照中,与主观空间融合条件相比,主观空间分离条件激活了双侧顶上小叶、楔前叶、前扣带回、额下回三角部和额中回;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与主观空间融合条件相比,主观空间分离条件下顶上小叶的活动显著下降,而额下回三角部、额上回的激活仍然保留,同时也激活了内侧额上回;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顶上小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也存在异常。

研究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掩蔽下言语识别障碍的神经基础: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干扰环境下言语识别成绩的下降与空间注意和声源定位相关脑区的活动下降与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主观空间分离线索去信息掩蔽的神经策略与正常个体有所差别:患者通过额叶局部活动的增强来代偿其顶上小叶活动的下降和顶上小叶与额下回功能连接活动的下降,从而实现利用优先效应诱导的主观空间分离线索去信息掩蔽。

 

 

Zheng, Y#., Wu, C#., Li, J#., Wu, H., She, S., Liu, S., Wu, H., Mao, L., Ning, Y., and Li, L.* (2015) Brain substrates of perceived spatial separation between speech sources under simulated reverberant listening conditions in schizophrenia.  Psychological Medicine , in press (# Co-first Author; *Corresponding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