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制约在言语理解和无声阅读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汉语中,动宾结构(V-O)的韵律模式能快速地影响句子阅读中的语义通达/整合(Luo and Zhou, 2010)。韵律模式是指不同词长的词语发生组合,有的组合是不能产的(例如【2+1】, 两个数字分别代表动词和名词的音节数)而有的组合是受欢迎的(例如【1+1】或【2+1】)。这一制约也见于此词语组合用于修饰其它词的情况。一个动宾短语后紧跟一个名词可以构成一个由动宾短语修饰名词的V-O-N复合词;然而,如果动词为双音节,那么复合词的语序需要改为O-V-N,并且宾语最好为双音节。本实验通过记录眼动活动来探讨读者如何加工韵律模式和语序信息。我们造了四类句子,句中有一个含有双音节动词的复合名词,在复合名词上体现韵律模式和语序的正交设计:这个复合名词可为正确的O-V-N语序或者是不正确的V-O-N语序,宾语可为双音节或单音节。结果发现,若有任何一种错误发生,读者都需要在全句的首轮阅读过程中,对关键的复合名词上以及该名词后的区段花费更长的阅读时间以及进行更多的回扫。然而,在全句的再阅读过程中(此时句子的所有词语都已经被阅读过),不正确的韵律模式比正确模式引发更少的回扫;不仅如此,也只有不正确的韵律模式影响了回扫的眼动轨迹,语序没有引起类似效应。这些结果说明,尽管韵律模式和语序信息的加工都在全句首轮阅读的早期发生,然而对不正确的韵律模式进行修复会易化晚期句子整合加工。所以,在默读句子时,汉语的韵律模式既影响局部短语分析,也影响全局的句子整合,很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Luo, Y., Duan, Y., & Zhou, X. (in press). Processing rhythmic pattern during Chinese sentence reading: An eye movement stud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