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韵课题组的研究发现,急性可卡因暴露可引起大鼠纹状体蛋白激酶PKD1活性升高,如果敲减PKD1表达,则可以降低可卡因诱导的高运动活性。其机制与PKD1直接磷酸化D1受体421位氨基酸,并且促进D1受体的膜定位,增强下游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王克威实验室与中科院张荣光研究组合作首次报道了TRPV3 N末端锚蛋白重复序列区(ARD)的1.95 Å的晶体结构。该结构显示TRPV3-ARD包括6个锚蛋白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包括一个内螺旋,一个外螺旋和连接两个序列之间的loop区。整个结构形成一个手心向上的手掌的形状,其中各个loop区形成了手掌的手指, 其中finger 3 loop的结构特征突出,它的构象变化影响通道的功能。
李晟实验室对场景知觉中不同空间频率的整合机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发现,场景知觉中视觉刺激的高频成分与低频成分在语义层面产生相互作用。基于脑电记录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这一相互作用与早期(刺激呈现后122毫秒)前额叶N1成分相关。此发现表明,场景知觉中不同空间频率信息的整合可能发生在早期前额叶脑区的处理阶段,并由此引发对知觉加工的自上而下调节。
周晓林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注意资源分配中价值与知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以往的研究者们认为价值和知觉显著性共同决定注意分配的优先性。但是他们在研究中只变化了价值的高低而将知觉显著性保持不变,没有考察知觉显著性在注意分配中的作用。
周晓林实验室的这项研究解决了跨通道加工中长期存在的争议,即来自一个通道的信息在何种程度上主导或干扰另一个通道的信息加工。这些争议的存在可能是因为以往的研究没有区分跨通道交互作用中的不同加工阶段。
对自我过度的负面态度是抑郁症认知和情绪加工的特点之一。思考自己负面特质会在所有人引起相同程度的痛苦吗?韩世辉和饶毅教授实验室合作研究发现,五羟色胺转运体多态基因(5-HTTLPR)显著影响与思考自己负面特质相关的情绪和大脑神经活动。
这一长期寒冷气候的结果。很多地区的岩洞为人类在寒冷气候下的生存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岩洞的混响(回音)声学条件也给人类听觉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李量课题组)
王克威课题组的研究描述了TRPV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C-末端的一段二十个氨基酸作为“折叠识别区域”在通道蛋白成熟、膜表面表达和功能的动态调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方方实验组结合心理物理学和脑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研究面孔性别的知觉学习及其神经机制。
方方实验组测量了自然图像自下而上显著图所引起的注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