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红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connectomics with the Chinese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的中国人脑连接组计划研究成果及其大数据资源的相关工作。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中国人脑影像开放资源,并揭示了中西方脑结构与功能组织信息在大尺度水平的系统性差异。
韩世辉课题组在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ttitudes and Social Cognition》,发表题为“Priority of racial and gender categorization of faces: A social task demand framework”的研究论文,提出并验证面孔社会属性神经编码的...
默认信念在社会决策中的作用:韩世辉教授在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提出认知科学新概念和问题。三个层次的信念概念,包括“默认信念”、“文化信念”和“个体信念”。不同层次的信念在广泛性、内隐性、和确定性三个方面不同。
罗欢课题组题在《Cerebral Cortex》发表题为“Reactivating ordinal position information from auditory sequence memory in human bra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从人脑中读取听觉序列工作记忆的新手段,并揭示了序列结构信息在记忆中的“稳定-动态“表征特性。
周晓林课题组在PNAS发表题为“Neurocomputational evidence that conflicting prosocial motives guide distributive just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在进行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不同的亲社会动机(包括不公平厌恶、伤害厌恶和等级反转厌恶)相互作用、影响个体做出再分配决策的计算神经机制。
方方课题组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在线发表了题为“Decoding six basic emotions from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pattern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结合滑窗技术和随机森林模型,验证了全脑功能连接模式包含基本情绪的表征信息,构建了具有更高精确度的情绪脑网络解码模型。
罗欢和张航课题组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合作在线发表标题为“Dynamic emergence of relational structure network in human brains”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行为、神经、计算模型多种手段,揭示了人脑从连续图片流中学习其背后的“抽象”关系网络,并从低阶转移概率中建立高阶统计结构的神经机制和计算机理。
李家立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Hyper-excitability of corticothalamic PT neurons in mPFC promotes irritability in the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易激惹症状发生的神经环路机制。
易莉研究员及合作者受邀为发展心理学综述类期刊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撰稿,在线发表了名为“Hypo- or Hyperarousal?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utism”的综述文章,提出从唤醒来理解孤独症心理病理机制的新视角。
周专课题组在《EMBO Reports》发表论文“Ca2+-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at the central synapse formed between dorsal root ganglion and dorsal horn neurons”,在一种哺乳动物中枢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中发现“依赖突触前神经动作电位但不依赖钙信号(CiVDS)”的新型突触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