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大学
|
English Version
研究所概况
新闻中心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进展
科学研究
科学进展
学术笔记
讲座视频
科学进展
余聪课题组在概念水平的直觉学习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VPL可以发生在决策水平并且可以在具有不同物理属性的刺激间迁移
方方研究组利用颜色-运动错误绑定的刺激进行了一系列心理物理和脑电实验来揭示特征绑定的神经机制,进一步证实了主动特征绑定发生在视觉加工的初级阶段,但这一加工过程要晚于早期视皮层对这些特征的同时表征。
张晨实验室研究了曾经在脑脊液中发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APL1β28 和 clusterin与神经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其中神经认知量表包括MMSE、MOCA和CASI。结果证明血浆clusterin平均浓度可以反映aMCI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大部分制备高滴度慢病毒需要超高速离心,然而超高速离心机制备高滴度慢病毒很难成为实验室里的常规操作。张晨课题组在本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有效且简单的方法来制备高滴度慢病毒。
张晨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的明暗箱实验装置可以给予树鼩足底一定幅度的电压刺激,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用于恐惧记忆形成和消失的研究。
陆林课题组研究了AMPK信号通路在恐惧记忆的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背侧海马的AMPK信号通路负性调控环境恐惧记忆的形成。
余聪研究组探究了TPE训练范式能否让学习在不同基础视觉特征的辨别任务(如朝向和对比度)间迁移,研究发现在去掉了前测效应和阈上练习带来的效应后,学习效应不能迁移到未训练任务对比度(或朝向)阈值附近的辨别中。因此,该结果不支持在知觉学习中的基础视觉特征是独立于任务的成分的假设。同时也为TPE训练范式带来学习的迁移效果建立了边界条件。
张岱课题组探索了microRNA相关通路的罕见变异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microRNA系统调控异常损害了microRNA原有的抑制效应,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异常上调。
张岱研究组发现PREX1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基因参与的CA1区长时程抑制信号通路在小鼠社交行为和认知功能中有重要作用,该基因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可能参与孤独症的发病。该研究结果发布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陆林课题组的新研究成果发现,8个星期的氯氮平治疗后出现持续的神经生物学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精神分裂症长期维持治疗的复发率和治疗效果。
<< Prev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Next >>
×
Tips
您好,本网站不再支持IE6、IE7和IE8浏览器。
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请您升级您的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
、
Google Chrome
或
Firefox
。
如果您使用的是IE9或者之后的版本,请
单击此处关闭提示
.